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97595
挺身而進
Lean In: Women,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
作者:雪柔.桑德伯格
原文作者:Sheryl Sandberg
譯者:洪慧芳
出版社:天下雜誌
出版日期:2013年09月04日
「玻璃天花板效應」大多意指女性在職場上受到無形、人為的阻礙,致使影響職位升遷的現象。大多數的女性不是因為能力不佳、態度不夠積極或是不適合這項工作,而是因為身為女性的關係。社會中既有的刻板印象以及規範,彷彿一道透明的玻璃天花板,硬生生阻擋了女性往生涯另一個階段攀爬的可能性。
此一觀念最早在1986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一則專欄中提出,象徵普遍對於女性擔任領導工作的疑慮甚或恐懼,在重男輕女的傳統中國思想中特別明顯,「牝雞司晨」就是最經典的例子。原本雞鳴報曉是公雞的職責,倘若母雞居然越俎代庖,便是亂了倫常,是會遭致災難。凡是歷史中曾經掌權的女性,都不免被冠上這個比喻,武則天創立的短暫武周,就被狠狠評為「牝朝」。
女性佔了全球人口的一半,然而無論進步的歐美,或是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,擔任女性領導者的比例卻遠遠不及一半。或許我們可以從上述兩個觀點出發,映證臉書首席「女」營運長桑德伯格這本〈挺身而進〉的可貴與精采之處。本書是延續她2010年在TED「為什麼我們的女性領袖太少?」的演講,且從她在家庭與工作中的人生經歷,歸納出來對於女權發展的見解。依據維基百科中對她的介紹,連同一長串優異突出的榮譽,比如她是臉書第一位女性董事會成員,並曾擔任過谷歌副總裁,並於2012年獲選為時代一百大人物之一。
在尚未讀過她的文字,光是她亮眼的資歷,你我都難免在腦中浮現出一副精明幹練、汲汲營營於工作的女人面孔,而忽略了她也有家庭,有一位願意與她分擔家務的丈夫,與一對兒女。她在開頭即生動描述2004年,她懷第一胎三個月時,由於嚴重的孕吐以及懷孕時的不便,才驚覺「孕婦專屬停車位」的必要。類似的小故事在書中俯拾即是,她以女性領導者的身分,闡述女人受限於刻板印象、偏見、自證預言以及「男主外女主內」的內外在規範,同時還要挺身與不健全的社福制度與職場環境對抗時的掙扎,格外令人感同身受。除了自身經驗外,她還引述了許多相關理論與數據,更增添了論點的說服力。
她明確主張女人必須要勇敢活出自我,拋開必須「兼顧一切」迷思所引發的內咎,以及家庭壓力對自我的設限,「做出最好的選擇,盡你所能去做」。她不只喚起女性實踐自我的意識,「往桌前坐」,並提供具體的策略,如「個人思維,群體行動」引領女性有效爭取自己的權益;更邀請男性一同營造更加友善的體制,去支持職場與家庭中的女性。並如國王新衣童話裡的小男孩一般,直接點破種種性別偏見,藉由外化問題,激起大眾覺察到偏見的存在,進而踏出建立平等新世界的第一步。
桑德伯格呼應了上一個世紀三大女性主義思潮的「波」,經由本書提出21世紀的女權運動宣言,平易近人而又論理清晰的指點出一條康莊大道。那是一個人人頭上沒有玻璃天花板的時代,「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規劃出自己獨特的道路,定義符合自己的人生、價值觀和夢想的目標」,無論男女都可以自在選擇要將重心放在工作或是家庭,而不會受到良心或是外界的指責,或是選擇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,相互扶持,彼此支援。公雞或是母雞,一樣都有資格以開朗的心情迎接美麗的朝陽。
或許這條路看似漫長,只要從一個人、一個具體可行的觀點與行動開始,拿掉那道厚重的玻璃天花板之後,人人皆可自由的上下左右攀爬屬於自己理想的「方格攀爬架」。
一路挺身而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