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388191
牛津殺人規則
Crimenes Imperceptibles
作者:吉耶摩.馬汀涅茲
原文作者:Guillermo Martinez
譯者:孫梅君
出版社:大塊文化
出版日期:2007年11月30日
生於西元1601年的法國人費馬是個生活平凡的地方議員,數學只不過是他的娛樂,不過這項娛樂卻讓他留名青史,甚至困擾了難以計數的數學家,窮其一生與他的「費馬最後定理」證明搏鬥。
本書便是以1993年6月23日懷爾斯在劍橋大學透過證明「谷山-志村」猜想,進而證明「費馬最後定理」為時間點,描述一名遠從阿根廷來到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的數學生,與教授塞爾登聯手解開一連串以「畢達哥拉斯序列」為線索的殺人事件追兇經過。
作者本身是數學博士,這本小說也就成為少數結合數學與謀殺的作品。平心而論,關於殺人的描寫並不多,也沒有緊張刺激的情節,主要是隨著兩位主角對於各個數學思想的論辯,謎團逐漸揭開,以及最後的大逆轉。然而讀者並不會因為作者的專業背景,而產生和作品的巨大代溝。雖說以數學為主題,沒有繁複的計算,而大多是邏輯的演繹說明,以及許多數學史上廣為人知的事件與傳聞。比如說,在1955年提出「谷山-志村猜想」的學者之一谷山豐,儘管有一位認識多年的女友,竟然在1958年自殺,一個月後,他的女友也跟著自殺了。種種傳說更增添了費馬最後定理的神祕性。
至於電影版〈牛津殺人魔〉(http://www.truemovie.com/2008moviedata/OxfordMurders.htm)則改編得比較大眾一些,劇情也比較緊湊,不過基本上仍一定程度保留了原著小說的精神,只要不事先知道兇手是誰,還是可以獲得不少推理解謎的滿足。尤其,片中飾演羅娜的西班牙女星蓮娜瓦特伶,姣好的身材與臉蛋,相信絕對會迷死一大群像我這樣的宅男。
塞爾登父親書房雕版畫上的那段文字,揭示了貫穿全書的精髓所在:
人不過是他行為的串連。
不論是為了想要試試看自由滋味而犯下大錯的貝絲,為了保住女兒生命,不惜殺害10名唐氏症兒童的強生,或是為了隱瞞女兒犯罪事實,進而撒下大謊的塞爾登,每一個人都是在行動的當下,遵守各自心中的信念與原則,那是任何一條理論所無法框限的,或者就算有一個學說能夠涵蓋所有人類的行為,終究難以阻止犯罪持續發生,因為人是最難以掌控的,意外無時無刻都在發生。
這是本後勁很強的作品,不只在閱讀過程中帶領讀者再次思考那些精采的推論與思想,更在薄薄不到二百頁的篇幅中,敘述了偉大的親情,道德的兩難,可敬的知識,以及人的無限可能。「魔法並不存在」,萬事萬物或許都能找到某種解釋與依歸,然而人性卻是超越魔法的存在。
延伸閱讀:
「費馬最後定理」的演進始末,非常完整呈現出自17世紀到20世紀被證明的過程:
http://cctg.blogspot.com/2005/11/fermats-last-theorem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