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63731

五歲時,我殺了自己
 
When I Was Five I Killed Myself
 
作者:霍華.布登
原文作者:Howard Buten
譯者:殷麗君
出版社:寶瓶文化
出版日期:20100325

〈五歲時,我殺了自己〉最早在1981年以〈小波〉(Burt)為名在美國出版,後在1987年以目前的書名在法國出版時,才算真正引起話題。本書藉由八 歲男孩小波所遭遇的誤解和身邊大人們的不同反應,一方面呈現純真兒童不斷跳接的異想世界,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大人的自以為是,欠缺對孩子設身處地的同理心, 反而用自己的扭曲,去粗暴對待、壓迫。這世界是由醜陋卑鄙的大人們所建造的悲慘境界,「在沒有到達投票和喝酒的年紀之前,你還不是人」, 所以幼童理所當然要按照規定行事,凡是踰越界線、試圖挑戰威權的,就必須接受懲罰或是予以隔離,她們是不被理解的幼獸,圍困在暗無天日的牢獄中,直至年齡 增長,成熟懂事(或者稱作社會化),才能掙開桎梏,選擇當了一個標準化的大人,遁入大人們的世界,晉身為壓迫者的一份子。

我們以純真作為籌碼,交換當一個既醜陋又卑鄙大人的權利。

至於那些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,珍視著那星火般純真的孩子,那些「披著孩童外衣的人類」,她們便在這牢獄中相互取暖,結伴衝撞至傷痕累累,然後互舔傷口,用彼此的溫情,照亮這冰冷牢籠。然後在那面由水泥建成的牆壁上,寫下「五歲時,我殺了自己」。 人生中最慘烈且最悲壯的一次告別,不是生離死別,而是向過往的純真告別。本書銘記著向童年告別的斑斑血淚,小波和同學潔西卡「做了那件事」,選擇做自己竟 是天大罪過,小波被送去兒童托管住宿中心,潔西卡被迫轉學。「做了那件事」是不對的,小波是不正常的,所以要接受治療。究竟何謂真正的治療呢?小丑 Buffo,是作者另一個身分,身為兒童心理治療師的他,既化身小波,為自閉兒童發生,更化身機構中的熱血治療師魯狄亞,闡述自己的治療理念,並對現行兒 童精神治療提出批判和反思。「我們遇見了敵人,那敵人就是我們自己」。

對我來說,要拿本書跟〈小王子〉和〈麥田捕手〉等成長小說相提並論是有些言過其實,由於霍華完全沉浸在兒童的心理世界中,使得書中許多敘述就如孩子的天真 囈語般難以理解。當然也許是我早已告別童年很久很久了,對那些奇想,總想要用理性去解釋去畫蛇添足。不過仍瑕不掩瑜,讀者在書頁中,跟隨小波來回兒童託管 中心和事件發生之前,看清像納維爾醫師的無知粗暴,同時回味兒時家庭和學校生活的點滴。原來我們曾經有那樣的童年,曾經對這世界懷抱著這豐富的想像,只是 我們為了努力討好大人,放任那些美好,一點一滴流失,一轉眼我們卻也成為這可鄙的德性。

這是本寫給卑鄙的大人們的一篇「哀的美敦書」,給可愛孩子們一條生路吧,請喚起你曾有的天真,敞開心房去理解週遭的孩子,請不要再用「正常」去框限她們,以孩子的眼光來看,這扭曲的世界才是大大的不正常吧。

有人在嗎?
有啊,小波,我就在你身邊。

〈延伸閱讀〉

作者的官方網站:
http://www.buffo-buten.com/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9179996 的頭像
    x9179996

    失語症候群

    x91799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