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在政大書城站著把恩佐的「一年甲班34號」這本書看完。
老實說,心情滿沉重的。
曾經我也像一年甲班34號一樣,不想去學校,討厭有那麼多規矩。
我比較幸運的是,很快就找到一個人和我的身份交換
現在的這個我,沒有經歷什麼挫折,唸書唸的很順利,很快地接受學校給我的一切
直到現在,我成為了一位老師。我都快忘記那個原本的自己究竟身在何方。
對於老師來說,一年甲班34號是個大麻煩
他會帶蝌蚪來學校,他會無緣無故翹課逃學
只因為他想要自由地玩。
而現在身為老師的我,又是怎樣對待班上的「一年甲班34號」?
我想到公視最新的教育紀錄片「我愛小魔頭」
雖然我沒有使用體罰,但是一天到晚被我罵,甚至罰寫
我設立了許多牢籠,將那個想要自由自在的小孩給侷限住
我無法忍受小朋友忘東忘西的壞習慣
我無法接受小朋友在上課的時候發呆,以致於有重要的事情遺漏掉
─規矩是很重要的!
─小朋友不能沒有常規!
─自己的功課要自己負責,這樣忘東忘西,將來長大怎麼辦?
─老師的話你不仔細聽,在那邊發呆做什麼?
─又來了,你到底要惹老師生氣幾次?你到底什麼時候才會長大啊?
在來到中正之前,我也跟「我愛小魔頭」的王老師一樣
教到一群曾經被放棄的孩子
在那一年,我學到要用規矩將孩子框限成我心目中的樣子
由於是六年級,所以那年我簡直心力交瘁
常常在處理他們闖的禍
幸好那年大大小小活動很多,那一班的向心力就這樣凝聚起來
寒假回新竹看他們,老實說,有點小失望
看他們不管男生女生,有些就是髒話掛在嘴邊
要不就是才國一上學期,就被記大過
這種感覺很複雜,曾經他們在畢業時是我的驕傲
因為他們已經有了我希望的樣子:規矩。
可是為什麼崩壞地這麼快?
到底什麼是對孩子最好?什麼才是好老師?
是要拿孩子的自由來換取至高無上的常規?
還是要犧牲常規,來協助孩子自由發展?
之前那班有個孩子想要當魔術師,傳簡訊給我
我竟然是要他先好好用心在課業上,才有能力當個魔術師
天知道,當魔術師和把國中念完有什麼關係?
這本書提出這樣的疑問:
不管失敗或害怕,我們都想辦法長大
長大後,你還認識內心曾經有的
那個小學生嗎?
而我現在面對的是,26個孩子的小學生涯
我掌控著他們的國小兩年回憶
我是會逼著他們趕快找到可以替換的自己,讓他們能夠符合我的「規矩」
還是能夠讓他們保有原本的自己,覺得來學校是件快樂的事情?
萬一現在307的孩子,有人同樣跟我說:
老師,我將來想當魔術師。
我會怎樣回答呢?我想我百分百還是同樣的答案:
要當魔術師,請先把書唸好。
如果是我內心那個最初的小學生,他會怎樣做呢?
- Mar 04 Sun 2007 22:54
誰是一年甲班34號的老師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