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93112



房間
 
ROOM
 
作者:愛瑪.唐納修
原文作者:Emma Donoghue
譯者:張定綺

出版社:大塊文化
出版日期:20110117

1970
年,法國新浪潮導演楚浮自導自演的名作〈野孩子〉上映,取材自18世紀真實案例,主要是講述從小生長在叢林的孩子,接受現代社會的洗禮,所產生的 衝擊,片中關於文明與野蠻的關係,提供給觀眾極大的反思空間。自出生即與世隔絕的兒童,身上所展現的都是與生俱來的本能,欠缺教化的生活習慣,讓他一開始 便與城市格格不入,成為異樣的存在,供媒體操作、製造話題。類似的案例所在多有,大都是人為禁錮,〈房間〉即以此為題材,以第一人稱的筆法,探索五歲孩子 的內在世界,闡述心理創傷所造成的傷害,與如何從傷害中復原的歷程。傑克的媽媽大學時被「老尼克」綁架性侵,自此囚禁在後院的狹小房間裡,她在其中產下傑 克,並透過有限的資源,給予傑克最大的照顧,並建構一個安全的世界觀,讓小傑克不致因封閉環境中,而有不良的影響。

第一章〈禮物〉的情節宛如義大利電影〈美麗人生〉的翻版,為了讓同在集中營的兒子,父親假想了一個戰爭遊戲,好讓孩子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,面對那些慘酷的 苦難,還能懷抱著希望。傑克的媽媽一方面要忍受老尼克的欺凌,還要保護傑克與可能的危險和不堪隔絕。房間對媽媽來說是恥辱的監牢,對傑克來說,這就是他的 世界,從小到大的全部世界,電視節目是各式各樣的不同星球,老尼克帶補給品來被視為「週日禮」。與楚浮電影相較,愛瑪將焦點放在母子間的依附關係,也因此 可愛的小傑克,並不像維克多自小被狼撫養長大而從來不識母愛,這算是他悲慘命運中的小小幸運。

20
世紀中期,心理學家哈利哈洛進行著名慘忍的「恆河猴」實驗,奪去剛出生的恆河猴與母猴的接觸,改以機器母猴和絨毛母猴代替,只進行必要的供乳,而欠 缺互動和撫慰,而這些由人工代理母猴養大的小猴,長大後都具備反社會、自閉與攻擊的行為。若不是傑克媽媽的堅強,小傑克難保不會像野孩子一樣,因為失去應 有的依附關係,而產生更多的不適應,走向迥然不同的人生。第二章〈吐實〉則一舉揭露現實世界的存在,撕下五年來的偽裝和謊言,重新且正確定位房間的所在, 對傑克來說,原先的「全部世界」,不過是真實世界的小小一角,緊接著世界崩壞而來,是媽媽要他逃離一起這個世界,必須先假死而後重生,在虛構世界() 亡,才能獲得在真實世界生活的契機,自此房間再也無法在物理定義中囚禁傑克母子,然而多年的拘禁,早已將他們的心,牢牢禁錮住了。

第三章〈事後〉則描述逃離後的適應期,很明顯心理創傷對於母親的影響遠比孩子大,畢竟在房間中她已耗盡能量保衛年幼的孩子,逃出後又要面對與原生家庭的連 結和改變,以及外界異樣的眼光,而那些年老尼克在她身上和心上所遺留下的傷痛,更是難以磨練的。而傑克在房間中所受的「不正常教育」也帶給他和現實社會極 大的距離,這部分又與〈野孩子〉遙相呼應,自房間逃脫的傑克母子,只是逃到另一個由禮教規範所構成的牢籠,他們的遭遇使得媒體和大眾自然以異樣眼光看待, 在房間中的他們只是老尼克一人的禁臠,而步出房間後卻依然成為整個社會觀看的怪物。然而愛瑪不像楚浮那般慘忍,對社會病態的批評淺嘗即止,將重點擺在最終章〈活著〉。

最後,趨近痊癒的媽媽帶著傑克重回房間,他們得以用全新的視角,看待曾經囚禁許久的房間,要超越傷痛,要真正自傷痛走出,唯有直視傷口,彷彿是一種儀式, 那些當時看起來巨大特別的物品,竟是如此渺小,一如這間房間曾帶給他們的傷痛般,過去的終究會過去,當時強烈的痛楚和打擊,或許永遠無法雲淡風輕,他們卻 得以真正「走出門外」,「這地方像個彈坑,曾經發生過一些事」,只見母子倆輕盈的跨過那些坑洞,邁向不可知的未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9179996 的頭像
    x9179996

    失語症候群

    x91799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