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20453
海上教堂
La Catedral del Mar
作者:伊德方索.法康尼斯
原文作者:Ildefonso Falcones
譯者:范湲
出版社:圓神
出版日期:2008年11月24日
17世紀,英國人洛克提出「自然權利」,主張根據自然法則,人均有不可侵犯與剝奪的權利,繼而18世紀法國人盧梭,在名著〈民約論〉中,更直言:「人是生而自由的」。然而在數百年前的伊比利半島,卻仍殘存著黑暗時代遺留下來的封建遺毒,領主可以肆無忌憚的掌控底下農奴的一切,權力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,有些人生下來就注定擁有錦衣玉食、山珍海味,有些人則不管怎樣努力奮鬥,也永世不得翻身,甚至世世代代亦復如是。
伊德方索企圖藉由一座教堂的建造過程,見證14世紀西班牙的政治、社會與宗教,平凡小人物如何避免在時代浪潮下滅頂的同時,進而開闊出一條或許坎坷卻波瀾壯闊的道路。書中情節或許有些一廂情願,過於充滿戲劇張力,反而更容易帶領讀者進入作者所構想的歷史背景,經由亞諾悽苦、充滿轉折的大半生,一方面呼應海上教堂背後堅強龐大的民間力量,一方面也仿若身歷其境,乘著精采的文字,自在遨遊於那個發散著微弱光芒的年代。
位於巴塞隆納的海上聖母教堂,原建於14世紀,在沒有政府後援下,由人民自己出錢出力,一磚一瓦、一點一滴構築而成,作者即透過詳實的考證,以此為題材,讓教堂約半世紀的建造過程,不只和亞諾的人生際遇交互纏繞,更勾勒出大時代遼闊的風景。
亞諾身為農奴之子,一開場其父其母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,除了讓人恨得牙癢癢,忍不住想要衝到書中,好好教訓無才無能的封主「巴耶拉」,不過伊德方索可能是認為灑狗血的劇情,最能讓讀者印象深刻,一波波對亞諾父子的打擊,好似也在搥打著你我的無能為力,只能眼睜睜看著殘忍的命運,任意吹落一片片原應屬於他們的小小幸福。
對現在的我們來說,所謂「自由」幾乎是每人隨時掛在嘴邊,習以為常、宛如空氣的存在。不再需要鋌而走險去爭取再平凡不過的自由,而能夠自在的在家中烤麵包,可以大聲的對心儀的女孩示愛,不用擔心會有好色的領主奪走「初夜」,種族、宗教仇恨似乎也漸漸淡化,甚至連黑人都當上了美國總統。
然而,唾手可得的自由卻讓更多人不懂得珍惜,在不知不覺中誤以為自我的自由才是真自由,失去了人性中很可貴的一部分:善良、純樸、互助,以及為了共同目標而胼手胝足的團結齊心。當每一個人都是以自我為出發點,真正的自由是無法彰顯的,當自由處在私心的牢籠中,一切都會產生質變。
那座集眾人之力所蓋成的教堂,縱使歷經種種劫難,仍不減其光輝。21世紀的今日,海上教堂早已是整個巴塞隆納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,也是著名的結婚勝地,據說預約要排兩年才能輪到。每一吋磚瓦,與其供奉的聖母,所要提醒後人的,無非是敞開心胸,先讓自己的心呼吸到自由空氣,勇於接納彼此,重新感受當年人們緊密的情感,自由便會來到。
接著,聖母的慈暉終將普照大地。
※本書中文官方網站(超級華麗的啦):
http://www.booklife.com.tw/cathedral-of-the-sea.as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