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27708
六個嫌疑犯
Six Suspects
作者:維卡斯.史瓦盧普
原文作者:Vikas Swarup
譯者:李儀芳
出版社:皇冠
出版日期:2009年03月02日
本書是維卡斯繼〈Q&A〉(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原著)獲得大大成功的另一部佳作,同樣以豐富精彩的故事,包裝印度的各種面貌。如果說看完〈Q&A〉,你會忍不住想要立刻買張通往印度的機票,一睹書中旖旎的風光;而看完〈六個嫌疑犯〉,你會更深入瞭解印度的另一面:罪惡、貧窮、戰爭,以及骯髒的政治,你還是會想到印度,只不過會上網搜尋更多資訊,更加小心翼翼,以確保那些潛在的危險因素,不會破壞你遊樂的興味,連帶使得你有去無回。
與同時期的印度作家相較,維卡斯的文字平易近人,少了沉重的歷史包袱,在〈貧民百萬富翁〉得獎的推波助瀾下,儼然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印度作家之一,我相信他的小說,會是很多人第一本深入認識印度的入門書。
作者對於故事情節的駕馭能力,在本書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,讓我們重拾失去已久最單純的閱讀樂趣,「這才是真正的小說!」我相信每一位讀完全書的讀者,都會不禁從內心發出相同的讚嘆。本書的篇幅遠遠多於前作,精采度和灑狗血的程度更是不遑多讓,附身、黑金政治、惡靈、交換身分等通俗元素紛呈,不僅沒有降低文學性,反而在巧妙的布局安排下,高潮起伏,絕無冷場,引人不停翻動書頁,非至最後結局才肯放手。唯一能超越維卡斯的,就只有他自己。
和〈心靈角落〉、〈銀色性男女〉的架構近似,維卡斯保留多線敘事的優點,讓六個主角彼此相關,相互影響,另一方面則延續前作風格,逐一介紹主角們的經歷,呈現印度的黑暗面。一場離奇的兇殺案,帶出六個社經背景迥異的嫌疑犯,有利慾薰心、不擇手段的政客,有被聖靈甘地附身的退休政客,有進行「灰姑娘計畫」的亮眼女明星,有千里尋愛的美國人,有陰錯陽差意外擁有巨款的小偷,有為部落奪回聖物的矮黑人,每一位主角都代表了某種印度不堪的社會景象。與前作相較,本書的批判性更為入骨,幾乎深入印度的本質,讀來腥辣無比、令人拍案叫絕。
「這就是人生,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。」每一位主角血淚交織的遭遇,都是一塊現代印度社會的拼圖,當我們讀完全書,不只拼湊了整起謀殺案的前因後果,更清楚了解身為印度官員的維卡斯,對祖國的嚴厲批判和深切期許。
種姓制度雖然在上個世紀中廢除,仍主宰了印度當地社會的運作,尤以通婚、工作影響為甚;在聖雄甘地過世數十年後,印度社會持續墮落,大多數的利益仍集中在少數基本家和政客手中,更不用說印巴之間的戰爭衝突依然沒有完全平息的一日;貪汙和許多見不得光的私下交易,種種惡習早已深入官場,成為印度全體的共業。
面對如此殘破的國家面貌,維卡斯寄希望於媒體和人民的自覺,唯有將各項不堪攤放在陽光下,經由媒體工作者勇敢揭發,持續追蹤,還給國民知的權利,從而促使群眾覺醒,讓每一個人認清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,方能從下而上扭轉腐敗政治,重建強而有力的秩序,讓人人都能免於恐懼、免於生命隨時遭受威脅。
這六位嫌疑犯皆是印度社會的某種縮影,聚合在一起便具體而微的映照出真實情境。全書最大的命題:「究竟是誰殺了維奇‧芮伊這位該死的權勢子弟?」或許也可替換成「是誰讓印度沉淪至此?」於是,維卡斯找來甘地發聲,讓各個階層、不同背景的人物陳述其觀點,用曲折的情節,引導讀者一同探尋答案。最終的結局不啻是一記沉痛的警鐘,告訴我們印度之所以沉淪,就是因為人民失去反省的能力,任由當政者胡作非為,放任黑道恣意街頭,對所有不公不義之事習以為常,受制於種姓制度和宗教的操弄,如要徹底打破現況,有賴於團結一致,大破才能大立。
「偉大的革命都是從微小的火花開始。」作者藉由本書作為喚起印度人民意識的微小火花,也盼望延續〈Q & A〉的成功,讓世界上更多人認識印度這個古老卻墮落的國家。於是,惡有惡報,正義終得伸張,無論富人或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,終能安居樂業,皆大歡喜。
延伸閱讀:
一本印度的深度導覽:維卡斯‧斯瓦如普〈Q&A〉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x9179996/article?mid=1676&prev=1677&next=1416&l=f&fid=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