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87878
鼠男
作者:道尾秀介
譯者:珂辰
出版社:獨步文化
出版日期:2010年11月28日
認 知心理學家指出我們理解這個世界主要透過「由上而下」(top-down)與由下而上(bottom-up)兩種程序,前者是囿於知識、經驗或期望等原有 概念的驅使,後者則是單純受外界刺激所帶來的影響,一般而言,藉著這兩者的交互作用,每個人所看到、所認識的世界都不盡相同,即便是同一項刺激,因著你我 的背景能力而有差異。〈鼠男〉書名的由來即出自1961年Bugelski和Alampay兩位心理學家提出的著名實驗(如下圖),先看到上排人像與先看 到下排動物的受試者,雖看到同一幅Rat-Man圖片,是鼠還是人就會有所分歧,而也正是世間紛爭原因之所在,人人立場不同,固著於自身偏見所造成的盲 點,而缺乏有效溝通,也許我們理解的不過是世界的某個面向,摸到的只是大象的某隻腳罷了。

道尾秀介擅長敘寫「敘述性詭計」的作品,即提供有限的文句和情節,刻意誤導讀者形塑成自以為的真相,明顯挑戰推理小說的公平性原則,同時也是應用「由上而 下」認知歷程的寫作手法。〈鼠男〉於2008年出版,藉由兩起死亡事件,一是主人翁姬川亮童年時姊姊的離奇墜樓,另一是亮長大後組成的 「Sundowner」樂團前成員小野木光受大型音箱倒下的事故,糾結在案件漩渦裡的眾人,都用自以為是的訊息處理模式來揭發兇手身分,而這也是我們在閱 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,同一句線索,因為作者給予的背景不同,所推導出的結論便不相同,隨著獲知的訊息越多,不斷推翻先前的假設,成為「變動的事實」,在 最後謎底公布前,一切的推論都是誤解,都是錯覺。
「人生就像是藝術作品的模仿」,人們嚮往自由意志,追求全然 的自由,可悲的是,往往必須承載著某程度的包袱,在未來的道路上蹣跚前行,過往的經驗如影隨形,透過其建構出來的認知歷程,所感知到的世界觀,主宰著對我 們的判斷與抉擇。若想要掙脫凡此種種的枷鎖,唯有體認那些沾著在身上、忘不了卻躲藏在內心深處的記憶與情感,了解它接受它,或許就能更靠近真實的世界。「只要用心模仿,就能理解那些人真正想做的事」,不過光是認清自己的侷限還是不夠,畢竟人即便是一座座孤島,也是從一個個他人交互視角所形構出的現象,相對主體性形成這世界的樣貌,成功理解自我和他人,也就認識了世界本身。
本作與道尾秀介以往作品最大的不同是,情節翻轉的支點發生位移,從讀者的錯覺轉而為故事主角本身的錯覺,當然小說人物的理解常常會主導閱讀的觀點,然而在 作者有意識移轉後,和創作者間的緊張關係和緩許多,以往伴隨「敘述性詭計」形成諜對諜的猜測消弭無蹤,我們不必緊繃著神經,疑神疑鬼,擔憂作者一廂情願只 為陷讀者於不義。道尾很顯然也明白這樣的轉變,或多或少減少了原先的閱讀趣味,削減了結局強大的衝擊性。〈鼠男〉或可視為他的寫作實驗,改以平實的筆法呈 現出主角們不停變動的世界觀,以人性的溫暖和希望,作為撐起整個小說世界的穩固支柱。
重要的不是真相為何,而是我們如何坦然接受眼前的那個人,別讓誤解阻礙了情感交流的渠道。管他是鼠是人,只要能夠真心與我們交往,忠實陪伴我們,一同追求青春夢想,努力讓生命發光發熱的,就是隻好鼠,就是位好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