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07349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07352
豐臣一族
作者:司馬遼太郎
譯者:陳生保
出版社:遠流
出版日期:2011年06月01日
1598年8月18日,太閤秀吉留下絕命詩「我身生也如露/死也似露/浮華縱逝夢中夢」,結束了痛快淋漓的六十餘年人生,如同曹操〈短歌行〉所言:「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」, 像露水瞬間消逝的歲月,對這個畢生猴子般精力旺盛的天下人來說,遠自尾張國中村農家發跡,憑靠野心和謀略,在織田信長建立的基礎上,馳騁沙場,與各地大名 拼搏所獲得的天下,竟如流沙似地越是想要緊緊抓牢,卻怎麼樣也留不住,哪怕再如何縝密的安排,也抵擋不過宿命,辛苦開闢的基業隨著強人離世而動搖,終究骨 牌一樣的傾倒,直到完全覆滅至絲毫不剩。
長於蒐集史料,加以轉化成活潑生動大眾小說的司馬遼太郎,面對這段轟轟烈烈的戰國群雄爭霸史,他對最後成者德川家康的厭惡,明顯躍然於文字,而對出身中下 階層,極力克服命運的秀吉,則採取較為寬容且惋惜的觀點,他一共創作了兩部以豐臣家興亡為主題的長篇:〈關原之戰〉(1966)與〈新史太閣記〉 (1968),和以秀吉為中心,命運連帶受到驚天動地影響的10位家人,所創作的短篇集〈豐臣一族〉(1967,原書名即為〈豐臣家的人們〉),茉莉書店 總監傅月庵則將以德川為主題的〈霸王之家〉(1973)視作終結豐臣家系列的最終作,呼應司馬氏「德川所以興,豐臣所以亡」的史觀。
綜觀司馬挑選出的十位豐臣家成員,其中可分為養子(豐臣秀次、小早川秀秋、宇喜多秀家、結城秀康)、猶子(八條宮)、親生兒子(豐臣秀賴)、手足(弟弟豐 臣秀長、妹妹旭姬)、妻妾(正室寧寧、側室淀君)。乍看之下,她們每個人都因秀吉的功勳與刻意提拔,而獲致令人稱羨的官銜或榮華富貴,幾乎是「一人得道, 雞犬升天」最佳的詮釋,不過各人面對驟變的轉折,受限於原有的資質和挫折忍受力的多寡,而有迥然不同的境遇。作者藉由這些接受以秀吉為中心散發出光芒的人 物,試圖歸納豐臣家轉瞬消逝在歷史長流中的原因,一來克盡史書知興替之責,二來則更具體為這不完美的結局提出辯解。
豐臣一族始於1586年天皇賜姓,至1615年大坂夏之陣淀君母子自殺為止,持續不到三十年,司馬氏以為最重要的原因是秀吉來不及安排一位能力實力兼具的 接班人,使得天下霸業無以為繼。眾多子嗣才識平庸無能軟弱,往往讓老狐狸家康有可趁之機,或分化,或冷落,而在秀賴誕生之後,又未能妥善處理接班問題,加 上秀吉因老病使得昔日傲人的決斷迅速崩壞,不僅殘殺秀次一家,在秀吉死後,這些不成材的後代又捲入近江派與尾張派的紛爭,歷經關原與大坂冬之陣,元氣大 傷,注定了悲慘結局。其次,北政所和淀君各自為政,放任豐臣家內派閥紛亂,石田三成的私心更加劇內部矛盾與心結,原本秀吉可在有生之年即能有效處理,及早 根除病患,可惜他當時已經昏瞶無能,甚至大舉興兵朝鮮,勞民傷財,早已不是最初那位仁民愛物的太閣殿下了,加上秀長早在征伐小田原城的1591年就已經過 世,使得秀吉只能漂亮的開創霸業,而最該留意的守成卻缺乏有力幫手輔助。
當然,向來對豐臣家虎視眈眈的德川家康,秀吉僅以一廂情願的懷柔政策安撫,而不能當機立斷,逐步削減德川家的勢力,加上內部不論親人和家臣都不爭氣,自此 埋下了日後受德川鯨吞的不定時炸彈。而秀吉「家天下」的私心自用,更是導致豐臣政權傾頹的最根本原因。由於出身低微,自卑感讓秀吉不顧家人的意願與才能, 一律加官晉爵,而放任近江文人派和尾張武鬥派內鬨,讓整個組織陷入岌岌可危的基礎上,只要輕輕一推,就會瞬間垮台。以後人眼光來看,秀吉有太多該做而未做 的措施,亡羊不僅沒有及時補牢,反而自挖牆腳,或許這就是身為人的有限性,前半生他用過人的才智征服全日本,後半生因為他的凡人性格,寫下家族最終的下 場。對於秀吉這樣一位畢生極力與命運搏鬥的將才,因著他的難以放下,讓許多無辜的家人改變原有平凡的生活,踏入了光鮮虛浮的豪門世界,而命運依然逃不過性 格的限制,一旦責任和挑戰超過原有的能力,只能活生生被壓垮,或是軟弱的做出無謂的反擊。
若是過於強求那些原不該屬於自己的,往往會失去其他更為重要的,豐臣家的人們用生命驗證了這一點。繁華落盡,一切如過眼雲煙,如同南柯一夢,終有夢醒時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