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app.atmovies.com.tw/movie/movie.cfm?action=filmdata&film_id=fKatm0687001
影片年份:1979
出 品 國:USA
出 品:哥倫比亞影業公司
語 言:English
色 彩:Color
導演: 羅伯班頓
編劇:Avery Corman
演員:
達斯汀霍夫曼
梅莉史翠普
Jane Alexander
Justin Henry
Howard Duff
在1986年,台灣電影的全盛時代,眾多令人懷念的好片中,由李祐寧導演、吳念真編劇的〈父子關係〉,生動刻畫了父子間的情感,不過類似的劇情架構則可回溯到1979年(我出生的前一年,有夠恐怖的啦),這部同樣賺人熱淚的父子電影〈克拉瑪對克拉瑪〉。
本片當年一舉拿下奧斯卡五項大獎,包括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、最佳劇本,以及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。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泰德,抱著從遊樂器材跌落的比利,不顧自身安危,只求奮力將心愛的兒子送至醫院。當他看著鮮血直流、一邊被縫合傷口(10針喔!),一邊嚎啕的兒子,那股巨大的心疼與不捨,是我直至今日最大的印象。
泰德原先是個不及格的爸爸,連自己兒子今年念幾年級都不知道,對家裡的事情不聞不問,滿腦子都是工作,由梅莉史翠普飾演的妻子喬安娜終於受不了,拋夫棄子離開了,這天泰德正度過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五天之一,他被長官告知接手公司一件大案子。
隨著妻子的離去,泰德努力回到家庭,扮演好父親的角色,他會說床邊故事,即使和老婆離婚,他也告訴比利說,媽媽是愛他的,他為了比利可以付出一切,工作狂慢慢試著當一位好爸爸。
一年多過去了,喬安娜居然回紐約透過法律程序爭回監護權,這時她已經脫胎換骨,搖身一變成為運動服裝設計師,而泰德卻面臨被資遣的命運,畢竟他已無法完全將心思放在工作上了。
他寧願去搶薪資較少的工作,也要在法庭上爭取一些優勢,可惜法官將比利判給母親。就在喬安娜來帶走比利的這天,她說...
單純的劇情,卻在演技精湛的主角們的詮釋,讓所有觀眾不自覺投入在泰德和比利這兩位克拉瑪父子身上,每當看到比利因為要離開爸爸搬到媽媽家,就會忍不住隨著他一起流淚。
泰德一如傳統的男性,試圖隻身扛起家庭重擔,不肯讓其他人分攤,即使是最親密的妻子也一樣。八O年代初,正是女性主義蓬勃發展的時候,女人開始走出家庭,力求在職場也有不輸給男性的表現,喬安娜某部分便是這群女性的代言人,她們不甘成為丈夫、小孩的禁臠,希望總有一天能在索然無味的日常生活中破繭而出,尋回生命的意義。
或許從現在來看,這樣的決定再自然不過了,然而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,有著獨立思考能力的女性,在邁出脫離家庭窠臼的第一步前,所面臨的掙扎是無比巨大的,就連本片也隱約暗示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,是夫妻兩人共同的責任與義務。幸而編劇的安排在梅莉史翠普的堅持與建議下,有了較為平衡的處理。無論在喬安娜法庭的證言或是片尾的最後決定,都顯現出除卻身為女強人的外衣,仍保有母親的慈愛、妻子的柔情。
多年後再次將本片看過一遍,最讓我激賞的是,法庭上被告律師狠狠相逼,「妳是否在一生中最重要的關係上失敗了?」迫使喬安娜承認她是不合格的妻子,達斯汀霍夫曼在旁聽席上,輕聲替她否認,這是多麼讓人動容。縱使不再相愛的兩人,一樣可以選擇坦誠面對彼此。
而飾演喬安娜好友瑪格麗特的珍亞歷山大,絲毫不遜於克拉瑪一家三口。她和泰德雖然各有所愛,仍可互相扶持,共度難關,證明了男女之間還是有可能存在純友誼(好吧,我承認這個證明太快了),除去情愛,有個異性朋友可以傾訴心事,所獲得的支持是非常可貴的。
本片所要述說的,遠比我們實際看到的要多。婚姻裡面沒有誰對誰錯,人生的每一段關係本就互有得失,只要在做每一個選擇之前,多彼此溝通,勇於面對自己的脆弱,即使最後還是分開,所造成的傷害才有可能減到最低。
〈父子關係〉的主題曲〈張三的歌〉(李壽全原唱,蔡琴翻唱版本最廣為流傳)是這樣唱的:
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 看一看
這世界 並非那麼淒涼
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 望一望
這世界 還是一片的光亮
人生中有些事情失去了就無法挽回,所以我們才要繼續往前走,努力把握周遭的一切。
僅以此文悼念那個曾經輕易讓我感動的電影盛世。最單純的感動,或許就是時光流轉下最快消逝的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