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凱‧傑米森本身是傑出的精神醫學教授,同時從小深受躁鬱症所苦。無論是自傳〈躁鬱之心〉,或是〈瘋狂天才─藝術家的躁鬱之心〉皆為認識躁鬱症不容錯過的書籍。後者的原書名〈Touched with Fire〉,意指此類病症患者,如同靈魂為火所觸的伊卡洛斯,原應展翅高飛,迎向光明的人生旅程,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脆弱的羽翼消融,終致不停墜落至茫茫汪洋。


本書則是另一本描寫躁鬱症患者的佳作,細膩的描寫,外加每章之前搭配的豐富精巧畫作解說,往往讓人誤以為真有畫家芮秋其人。透過小說的形式,讀者更能進入那顆易感難制的躁鬱之心,並且經由今昔時序不斷更替交錯,而能感受到一個家庭的成長軌跡,以及在微觀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內心之後,全觀感受到那細微流動的溫情,與疾病如何影響一個家庭,而因為家庭這個組織聚集在一起的人們,如何隨波浮沉,如何在每一段波浪中,離合聚散,相惜相守。


傑米森曾自述躁鬱症患者對愛情的看法:


再多的愛也無法治療瘋狂,或釐清憂鬱情緒。愛能產生助力,使痛苦較易忍受,但病人總是必須仰仗藥物……另一方面,瘋狂絕對可以毀滅愛情,而且經常如此。」


在第二章中,我們看到安東尼怎樣「煞」到芮秋,繼而展開漫長、有笑有淚的婚姻生活。當跳脫疾病的窠臼,愛是如此單純,如此動人。同樣是以罹患精神疾病為主題的電影〈美麗境界〉,納許在獲頒諾貝爾獎的致謝詞中,對不離不棄的妻子說了這段話:


我今晚能在這裡,只因有妳,妳是我存在的理由,妳是我全部的理由。謝謝妳


安東尼面對有繪畫才華卻受疾病所苦的妻子,盡己所能的包容陪伴,他愛的就是芮秋那小小的瘋狂,讓他遠離了平穩安定卻也無趣的生活,回到另一個他再也離不開的家。躁鬱使得阻力滋長,卻也激發了更多助力,以及愛情的潛能。


「家庭之愛」是本書的主軸,促進劇情推進則是芮秋的躁鬱症,讓這個家庭的愛深受考驗和挑戰,作者非常精準的呈現了在疾病陰影下,其中所暗藏的角力、掙扎,使得置於中心的芮秋,有時候是處於看似無感的狀態。她很明顯的不是個好太太,絕對更不是個好媽媽,然而愛依然在她的心中埋下永不磨滅的種子,於人生旅程結束之際,用她的方式回報了家人的愛。


派屈克以關於芮秋的作品評論紀要,作為她人生片段的縮影或結語。不過我們會發現人的生命,是無法用三言兩語來侷限的,每一幅作品都暗藏了畫家沒有說出的心情和感觸,當讀完本書,再回頭細讀那些抽像畫,有了脈絡,意義自然就產生,也才讀懂了芮秋這位躁鬱藝術家的心。


或許我們都不像芮秋一樣能夠透過畫作來表達心聲,然而你我的一言一行,每一刻當下的選擇判斷,每一顆付出的真心,每一段刻骨銘心的關係,將成為屬於自己的人生風景,或陰晴風雨,或滿室馨香,或海天一色,都是獨一無二,也都將做為在「最後一場畫展」中展出的作品。而家人便是我們作品當中,最不可或缺,也最影響深遠的要素。用愛完成的作品,即使欠缺技巧,一樣是打動人心的佳作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9179996 的頭像
    x9179996

    失語症候群

    x91799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