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繼上次在〈鋼穴〉地球人警探貝萊和機器人丹尼爾首次搭擋,破解發生在太空城的案件之後,兩人陰錯陽差、或是某種因緣在距離地球好幾光年的「索拉利」星重逢。不過期待兩人再次聯手破解奇案的讀者,或許會感到一絲失望,這次偵辦焦點主要集中在「陰險狡詐」的貝萊身上(看到這張原版封面,大多數人都會忍不住同情無辜的丹尼爾),和前作相比推理的意味淡了些,倒像是一本「貝萊海外派遣記」,記述他在異地的文化衝擊下,逐漸異化為「他者」,為日後的兩本續集、和「銀河帝國」系列呼應,埋下重大的伏筆。


科幻巨擘艾西莫夫延續玩弄「機器人三大法則」的風格,在本書中則藉由一場離奇的殺人案件,闡述第一法則「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,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」。故事舞台索拉利是人類和機器人比例懸殊的星球,人類只有兩萬人,正子機器人卻有兩億左右!人與人間無論實際或是心理上的距離遙遠,即使親如夫妻,也久久不相見,將「生小孩」視為污穢,至於朋友鄰居更不用說,連要面對面聊天都很稀奇,反正依賴數量龐大、功能精細的機器人,外加立體視訊影像設備,就算一個人離群索居,也一樣可以怡然自得。


在這樣的環境下,真正實現了人類向來追求的「大同世界」,每個人都能自給自足,根本就不必浪費時間和生命,和他人廝殺、奪取資源。不只社會案件少得可憐,縱使發生殺人事件,嫌犯簡直是無所遁形。胚胎科學家戴爾瑪之死,唯一的嫌犯便是性感火辣的妻子嘉蒂雅。依葉李華老師的導讀介紹,她將在〈機器人〉系列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,然而和丹尼爾一樣,書中出現的戲分不多,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新好男人貝萊稍微精神出軌了一下。


作者充分發揮科幻與推理兩者特點之處在於製造出「機器人有沒有可能是兇手」的命題。表面上看,犯人明顯到和33分偵探的案件一樣,非嘉蒂雅莫屬;從另一種可能真相看,機器人三大法則卻構成了一道弔詭的邏輯盲點:在不違反法則的前提下,機器人如何成為凶手?


在這層推理外衣下,包裹的竟是對未來人類世界的展望。貝萊不只被賦予「先行者」的任務,必須「先知先覺」,彷彿就像滿清政府在1872年8月派出的第一批小留學生,在大開眼界之後,已經無法再滿足於鎖國封閉的家鄉,而萌生帶領同胞邁向新世界的壯志;同時,他更在「鋼穴」和「裸陽」兩種迥異文化的夾擊下,逐漸走出第三條道路,既非前者自滿於現況不敢突破,也非後者壓抑人性,過度理性;既非前者敵視機器人,輕忽機器人的功能,也非後者仰賴機器人,荒廢身而為人的價值。


〈鋼穴〉和〈裸陽〉二書互為表裡,描述兩座互補的城市,而每一個殺人事件都成為擴展貝萊眼界的觸媒,推理其外,科幻其中。推理的過程考驗著三大法則的完整性,引導讀者思考人機共存的美麗境界;科幻的背景則照亮了人類的太空未來,真實世界其實包含了地球以外的廣闊宇宙。窮其一生,我們總在追尋一座人生的燈塔,或良師,或益友,或經典,或傳奇,如同結局裡貝萊所憧憬的日光,乍看之下距離遙遠,然而只要踏出舊有框架,一樣可以感受到陽光的溫暖。


然後,我們將掬起一段日光,高舉著手,一邊覺察體內流動血液的溫熱,宛如沸騰正揚的雄心,一邊往前走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9179996 的頭像
    x9179996

    失語症候群

    x91799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