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18280
偵探俱樂部
作者:東野圭吾
原文作者:Keigo Higashino
譯者:王蘊潔
出版社:皇冠
出版日期:2011年09月19日
〈偵探俱樂部〉是東野圭吾1990年出版的首部短篇小說集,共收錄五則作品,以沒有名字的偵探與女助手所組成的上流社會專屬偵探團隊為主角,以最精實的敘 事手法,將重點集中在解謎推理的過程,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,更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,卻展現了東野兼顧邏輯性與人性刻劃的技巧與布局。原書名以其中一則 作品〈委託人的女兒〉為題,後於1996年改名,2010年將首篇〈偽裝之夜〉改編成兩小時特別篇,由谷原章介、松下奈緒主演,並賦予偵探「二階堂匠」之 名。
全書處處可見作者刻意的鑿痕,刪去高潮迭起或與案件無關的龐雜枝節,完全不考慮讀者對引人入勝劇情的需求,僅保留當事人間的勾心鬥角,與偵探平淡的揭露真 相,可視為其探究推理小說本質的早期習作。眾多精采的推理作品之所以傳誦多年,在於塑造了極富魅力的偵探形象,如與本書同年出版的大澤在昌〈新宿鲛〉。然 而當這些名偵探自小說中離席後,作品本身是否具備基本的合理性,謎底是否能精準回應布題,才稱得上是「偵探小說」。
〈偽裝之夜〉結合密室與敘述性詭計,安排神祕失蹤的董事長屍體,讓家族企業中的暗潮洶湧一次浮上檯面,無所遁形;〈陷阱中〉則是以合謀殺人偽裝成意外的犯 罪手法,勾勒出豪門家族內不堪的內情;〈委託人的女兒〉真相不一定對每個人都適合服用,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家族秘密,有時是溫柔的保護機制;〈利用偵探的 方法〉當偵探被當作達成犯罪的工具,包含的是縝密且無情的決絕;〈玫瑰與刀子〉手足未必情深,人性往往是最慘忍的犯案動機。五則短篇都有出人意料的轉折, 在在顯示東野卓絕的創作實力,以及迥異於大部分推理小說的自抑筆法。
我們幾乎在書中找不到清晰的偵探形象,對於外型的形塑故意減到最低,即便是對白,也是去蕪存菁,不帶任何個人情感,彷彿偵探和女助手不啻是邏輯的代言人, 只不過作者藉由他們口中揭示全作的意圖罷了。於是,雖以〈偵探俱樂部〉為名,偵探的篇幅是精簡到不能再精簡,對習於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是為了名偵探而進入推 理殿堂的讀者來說,是種折磨,是種挑戰。當然,這並不代表本書難以下嚥,相反的我們很容易順著流暢的文字,窺見五個案件的全貌,卻也喪失了小說本身應該兼 有的感動與滿足。
就結果論而言,本作在東野創作的版圖中,絕對算不上顛峰之作,與幽默譏諷的〈笑小說〉、〈天下一〉系列或是湯川學的〈偵探伽利略〉相比遜色不少,然而卻是 東野迷不容或缺的一塊拼圖。偵探之外,是合於邏輯的推理構思或犯罪技法,但是在推理之外,還有更為廣闊更為豐富的絕妙風景,比如動人心弦的為所愛犧牲,比 如犯罪動機的探尋,比如那些讓讀者讀後餘韻不絕的感動。
書中那些空白、未及書寫的,遠比已經印成鉛字的書頁還要珍貴。為了達到純粹的推理,東野選擇大膽淡化偵探的角色與個性,集中火力創造新型態的犯罪;而在完成本書之後,從中看到除了堅若磐石的邏輯演繹之外,作為「小說」此一文體,與推理類型可能交會激盪的火花。
值得慶幸的是,東野透過持續不斷的努力,在其後的許多作品中都補足了這些可能,甚至比預期更多。不只是渺如星火,而是叢叢燦爛花火。